• Facebook
  • RSS Feed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專題】0106:不是只有一條房地產的路:生態農業、土地銀行,農村發展新勢力!

沒有留言:
 


  「淡水的發展,不應該只有房地產一種思維。」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黃瑞茂在淡水居住已超過20年,以建築專業守護這片土地。他認為,都市發展應該要視土地本身的特性而去規劃設計,而不是一昧的模仿可以賺錢的模式,糟蹋了土地原本的價值。

 「農業並沒有落伍、沒有不好。政府反倒要珍惜這塊可以發展農業的土地,扶植老農、小農發展生態農業。」黃瑞茂說,也可以設立「土地銀行」,有人願意出錢、有人要出地、有人則出力,一個完整的農業復興供應鏈於焉產生。再加上現在「食物里程」的觀念先進,若在地能夠自產自銷,何嘗不是一個好的產業發展。

而淡海新市鎮裡就有一個因發展生態農業而成功的例子,但不幸的是,目前新北市中,身為能夠通過政府的有機認證的少數5個農家之一,他還是難逃徵收的命運。


牛埔子有機農場


    這是1月的淡水冬季,天氣多變,起霧陰天的牛埔子,從田中央看過去的高樓大廈,很像沙漠中才看得到的海市蜃樓,但往市區看過去的影像是真的,而且是屬於土地過去的慘痛記憶。

    在車流甚快的淡金公路上,轉個彎進入興仁里牛埔子社區是完全不同的心情,這裡保留了許多早期的古厝、水圳、高挺的相思林、廣大的田地。步調放下來的農村,搭配著是鳥語和老人家的談笑聲,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歲月的影子。

  「牛埔子1號」是盧建和先生家中的門牌,在白色的房屋和古厝交錯的小巷間,走進後方有如世外桃源一般,這裡是他一手打造的有機農場。

   平時的種植的大多是短期的蔬菜類,最主要供應給中小學營養午餐和網路的固定客戶,實體販售的管道只有農會或地方辦的農業市集,「要成為有機農業認證農場真的很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穩定供應和政府人員訪查,才能夠掛上新北市政府有機認證的牌子」盧建和說。


從無到有,一手打造

    因為2000年時從外商公司退休,加上父親罹患癌症,決定返鄉照顧,後院大片的相思林開啟了他對於農業發展的想像,「原本後院的菜園沒有這麼大一塊,因為種起興趣於是開啟了有機農業的事業」,沒有下田過的他,一路上除了需要到產銷班上課還要經歷過無數次的嘗試,才能夠真正成為了有機農業的達人。

  保留一大片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在剛開始就有著許多的想像,一開始的定位就把自己的農場設定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農場,地上的稻草堆就是前幾天配合環保署辦的活動,讓木柵北港國小的小朋友來這邊戶外教學所留下的,為的就是要讓小朋友們了解到課本以外的農業知識,建和大哥也會當場把影像記錄下來,放在牛埔生態農場的部落格和網路作結合,和更多人分享。一旁圍繞著農地的相思樹林,也是原本就設想要保留作成孩子們能夠遊戲的空間,「掛個吊床在這裡躺著,一個很棒的下午就過去了!夏天這裡真的是個避暑的好地方。」盧大哥說,而一旁就有一座快要蓋好的PIZZA窯,一切就像是孩子的自然遊戲場。


連投資客都動容

    曾經有為了收購土地順勢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的投資客數度來拜訪盧家,其中一位令他難忘的桃園投資客。「原本對方要來詢問是否要出售土地,我就順道帶他參觀了我的農場,後來我們在涼亭下泡了茶,沒想到他後來也被這片土地感動,向我打包票以後在我面前絕對不提『徵收』兩個字,之後他還特別帶他總公司的夥伴和主管來這邊遊玩。」盧建和先生也和他的農莊徹底改變了對方和他同事對於淡水農村原有的看法,把土地的價值傳達到別人的心中。

   一直以來,他把心裡所想的付諸實現在這片土地,將旱地化為蔬菜生長健康的肥沃農地,關於對未來的期許,盧建和並沒有太大的願景,他只希望政府能夠再次重視農業的這塊產業,有機農業將來會成為強力趨勢,他希望以後台灣的小孩都能夠吃到台灣米、台灣蔬菜,而不是越南、中國進口的冷凍產品,淡水的這塊地方如果能夠好好地被保留,讓世世代代在此生生不息,是個很棒的原始生活圈。儘管這裡並不起眼,但他堅信未來的台灣一定會回頭讓農業發展更加蓬勃,因為這就是人和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活。


無論生態農業還是觀光,最適切的都市發展都是配合土地特性規劃,而不是胡亂複製成功的模式。
淡水,不應該只有一條路……


(此為淡海新市鎮專題系列報導,關於緣起請見。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