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RSS Feed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專題】0103:淡海二期開發五大陷阱!

沒有留言:
 

由新市鎮建物夜間亮燈數可見其有效住戶,夜間的淡海新市鎮,被居民稱為「鬼城」。

區段徵收已經變成了強制的合作,原先就不合理的政策因政府主導所有過程而一一被隱瞞……

淡海二期開發五大陷阱!

一、實現居住正義?合宜住宅其實是市場住宅!
二、直接與居民談補償,其實徵收原本就不合理!
三、聯外交通不方便,空頭支票一直開?
四、沒有貫徹民意,數字哪裡來?
五、產業空泛,沒有實質效益



陷阱一:有名無實的居住正義

    翻開營建署的《淡海新市鎮開發執行計劃草案》,淡海新市鎮的誕生,名列著以下動機:77年的「興建中低收入住宅方案」、「紓解大臺北都會區住宅問題」、「平抑地價」。但政府主打的合宜住宅,真的能實現居住正義?淡海新市鎮二期規劃的合宜住宅,全案推估興建三千零十四戶,其中一千一百戶為安置土地徵收居民的安置住宅,其餘交由建商自由訂價出售;再翻開淡海新市鎮的區域開發成果圖,黃黃綠綠的地圖上,每塊地都被分配好了任務,卻不見平價住宅的預定興建地,只看見一大片黃色的區域被標上「可標售土地」,所謂的居住正義,完全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據建商資料指出,淡海新市鎮房價一坪約19至25萬元,淡海新市鎮安置住宅一坪為14萬,更別提跟三年前的成交價13萬比起來,可見其快速飆漲。


陷阱二:徵收不合理

「政府都直接跟居民談徵收後的補償,居民都覺得,有補償就好,就讓步了,因此掩蓋了這個徵收原本就不合理的事實。」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提到區段徵收必須要符合四個要件,淡海新市鎮開發案一個都沒有符合:

#有無促進公共利益?
    徐世榮表示,公共利益是個法律上非常模糊的名詞,需要嚴格的行政程序來評斷。但簡單來說,必須達到居民的共識,才是公共利益,「營建署新市鎮開發組組長洪啓源說,預計影響戶數只有2500戶,但淡海自救會就已經蒐集到2000多份反對的連署,民意在哪裡?」

#有無必要性?
   淡海一期仍有這麼大片的土地未開發,開發二期的必要性在哪裡?開發25年,進駐人口只達到預期的十分之一。基礎建設、聯外交通都還沒有完整的規劃與發展,就再去畫出另一片待開發的土地。

#是否符合比例原則?
  「政府在開發的時候應該要選擇對人民損害最小的方式。」徐世榮說,但營建署完全沒有提出任何的替代方案。區段徵收人民的土地、強迫居民合作,就是他們心中唯一的一條路。連比較的機會都沒有,比例性何在?

#是否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
  「新北市真的沒有土地可以用了嗎?一期的土地真的都開發完了嗎?」徐世榮說。面對一期的大批土地還沒有得到良好的開發與運用,居民們真的很害怕,此次再讓步,只會再出現下一個空城。


建商常常來找農民聊天,協調賣地事宜。


陷阱三:聯外交通只是空頭支票

    細數政府規劃的淡水聯外交通,汽車、輕軌捷運與藍色公路,從規劃到實踐的年期一個比一個長,讓人懷疑新市鎮就算建設好了,交通配套到底有沒有辦法完成?如淡江大橋在1980年代末期提出計畫,卻在2010年才核定興建,預計2019年興建完成,卻不知這次是否能如期;輕軌捷運2006年有正式規劃,2012年有條件通過環評,預計在2018年完工;更別提目前完全沒有實體規劃的藍色公路,航線規劃目前只營運到漁人碼頭段。再加上,政府怎有辦法負擔這麼多交通重大建設,資金從哪裡來?


陷阱四:民意調查疑似造假

  「我自己被徵收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民意調查結果就出來了?」6月2日在淡水水碓活動中心的反徵收說明會上,居民蔡瀛憶起這個奇怪的過程。他們循著營建署給出的資料來源去查詢,掛著「政大商學院民意與調查中心」的這份調查,政大卻否認參與。後來才發現是政大統計系副教授個人接案。

  這份營建署只將數字登載在公文書內、而不願意公開的民意調查,表示有六成民眾清楚案情、七成民眾贊成開發的數據,但這個調查在第一次公開說明會之前就已經製成,可信度非常存疑。


陷阱五:引進不適合的產業

   淡海新市鎮一期25年的興建過程,目前仍未看見任何產業進駐,只有商場符合居民的生活機能,卻沒有可以讓城市發展的產業。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瑞茂即駁斥政府一直強調淡海新市鎮居民入住率不高僅是因為交通問題,「沒有產業,進駐30萬人都要去臺北工作,蓋10條路都不夠!」

    黃瑞茂指出,政府目前替淡海新市鎮規劃的產業進駐,也幾乎都是空頭支票,生物技術服務業、能源技術服務業,「離高速公路近的科技園區這麼多,它們為什麼要來距離這麼遠的淡水?」


(此為淡海新市鎮專題系列報導,關於緣起請見。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