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RSS Feed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歡迎光臨臺灣吧! 

沒有留言:
 


想像一下,有五萬多名忠實粉絲,在每個月的第一天晚上八點,守在電腦前,等待最新一集影片露出。他們在等的不是韓劇、不是日劇,是完完全全臺灣製的動畫,主題還是「歷史」。


「只差那麼一點,我們見面就要像法國人一樣碰啾(Bonjour,法語的你好)、碰啾地喊了!」「什麼意思?」「就是臺灣一度差點被日本賣給法國。」

「賣臺論」創下四十萬點閱數

「說到臺灣的現代化,大家一定會想到清朝的劉銘傳和快樂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啦!」「欸,等等,那劉銘傳跟蔣經國的中間呢?」

就像一堂堂歷史課,對話卻不再是課本中的生硬文字,鄧雨賢的望春風變成電子音樂,還有吸睛的動物角色演繹著故事。總共八集的「動畫臺灣史」,一集只有七分鐘,是四個二十四、二十五歲年輕人的創業,他們是「Taiwan Bar臺灣吧」,讓枯燥的歷史,就像走進酒吧和朋友聊天。

自從九月一日第〇集「測試版」上線,用聳動的「賣臺論」創下四十萬點閱數;十一月正式推出,目前兩集影片最高的點閱率已達五十萬,勝過臺灣銷量最多的報紙。教科書商來談版權、航空公司希望能在飛機上播放、甚至有香港的團隊希望他們幫忙做動畫香港史,臺灣吧團隊也剛榮獲二〇一四Youtube年度最佳創意獎。今年臺灣發生的種種事件,讓「年輕人」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字,而這次,臺灣吧團隊要示範的是「自己的歷史自己寫」。


 臺灣吧吸睛的初試啼聲,Youtube頻道左轉這裡

讓學習有趣一點

「我當老師,都會想上課要怎麼吸引學生目光,但發現可用的素材實在少得可憐,有關歷史的記錄片都沉重、無聊到不行。」臺灣吧的歷史顧問,是目前在政大附中教書的蕭宇辰,臺大歷史系畢業,與臺灣吧的動畫、視覺設計張佳家是同學。

「我們本來就很想做教育相關的影片,讓上課變得有趣一點。」後來,碰到了張佳家的朋友謝政豪也有相同想法,「他是個很有執行力的人,一切就這樣開始了。」他笑說。

連團隊籌組都像是一個隨性輕鬆的故事,連結彼此的關鍵,便是臺灣吧的製作人謝政豪。在新竹實驗中學念了十二年,臺大農經系畢業,他稱自己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人生的夢想就是出國當DJ、玩音樂、有自己的品牌,這一切,卻在今年轉彎。

「當兵的這一年,除了電腦螢幕可以跟外界接觸以外,我完全被鎖起來。」除了看網路影片,謝政豪沒有其他的娛樂。他想到,從小到大,除了學業以外,其他興趣全部都是靠Google和Youtube學來的,但臺灣極少的人會使用網路學習。

「語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提到,英文好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他想要的東西,「但為什麼臺灣沒有這些有質感的教學影片?」謝政豪提到,創業的初衷很簡單,「我覺得臺灣可以有,我就想來做。」

接著,一連串的社會運動,讓他發現臺灣有很多關心社會、想要解決問題的人。從早一點的反旺中,接近一萬人參加、洪仲丘事件聚集了二十五萬人在凱道、反服貿最後已經吸引了五十萬人上街⋯⋯,「但問題從來沒有被解決,為什麼臺灣人只能一窩蜂?社運就像同樂會,聚集一下就消失了?」

缺乏土地認同,社運像同樂會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不知道這些日常生活中之於你如水、如空氣的東西怎麼來,不會爭取到底。」謝政豪說,「你要知道自己往哪裡來,才知道要往哪裡去,而公民意識,一定要靠教育。」熱血的他便找了好朋友幫忙,臺灣吧團隊於焉誕生。

製作人謝政豪、歷史顧問蕭宇辰、動畫製作張佳家,是團隊原先的雛形,「但我們覺得作品一定要有趣,至少要讓大家主動想看、全部看完,教育的功能才會發揮作用。」於是謝政豪找上拍過流量百萬影片《挺什麼核啦反什麼核啦!!》、《一場服貿熱雨下的太陽花》的網路名人林辰。每一集製作期間一個月,團隊的分工非常緊密與精巧。

提供/臺灣吧

首先是謝政豪的「企畫」端,「我們的東西見報率很高,但我一毛錢都沒有花。」知道媒體喜歡什麼梗,他把有話題、吸睛的東西擺在標題,選擇切入的角度。接下來,蕭宇辰會依照這個主題,整理出一個長達兩、三萬字的文本,包括論文、資料、照片。 謝政豪笑說,「林辰就把三萬字他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吃下去,吐出大家都懂的、好笑的三千字劇本來。」接著交由張佳家做動畫製作,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生動立體的角色,成為臺灣吧最鮮明的形象。動畫的主角「黑啤」是一隻可愛的臺灣黑熊,以黑啤為形象的週邊商品更是讓粉絲搶著購買。

「如果以前的歷史課這麼好玩就好了!」「身為臺灣人,卻不知道臺灣事,覺得好慚愧。」動畫臺灣史引起了極大迴響,也讓「臺灣」這兩個字之於臺灣人,變得更有意義。


教育頻道只要做「抓周」

「餿水油的新聞,我們都看到很無奈,明明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傷害它?」蕭宇辰提到,「但你仔細去想,這些人所受的教育裡,沒有人告訴他這片土地是什麼樣子、歷經哪些故事,而我們又如何在這塊土地上生長茁壯。」

「要對這塊土地有感情,才會去保護它,想讓它更好。」蕭宇辰說。動畫臺灣史除了國民教育,目標也放在出生於日治時代,或因為政治影響,而沒有好好學過臺灣史的大人們。

「我們的立場很單純,教育的想法比較重要。」蕭宇辰提到,「雖然歷史很容易被政治綁架,不同的政黨執政,甚至會影響臺灣史的上課時數。」但他們並沒有要與黨國立場對立,或強調臺灣的特殊性,只希望儘量面面俱到。

蕭宇辰說,「我們選擇多面並陳,呈現它的複雜性,正是宣告歷史無法用單一的角度思考。我們不是要影響學生怎麼思考,而是讓他們自己思考。」而「動畫臺灣史」,僅僅是臺灣吧的專案之一。謝政豪提到,明年春季他們會有新的三檔節目,臺灣吧的「教育」頻道將正式成立,「針對教育,臺灣吧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個:抓周。」

在小孩滿周歲時,家長會擺各式各樣的東西在小孩面前,而孩子第一個受吸引、抓起來的東西,可能就是未來的志業,這就是抓周。「我們從小以考試引領學習,再以學習引領就業,但應該要完全倒過來呀!」謝政豪說,「應該是先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去理解這個行業後,再學習自己不足的地方。

未來臺灣吧要做各式各樣不同的課程,物理、化學、地理、文學⋯⋯,「讓大家可以開心地看完第一集,有興趣,就把整個系列看完。」他提到,這樣主動性的學習,在以往資訊傳遞不便、資源不足的時代很難做到,但網路已經翻轉了整個環境,學習方式應該也要得到調整。

讓臺灣成為數位內容的燈塔

「我希望臺灣可以成為全球數位內容的燈塔。」謝政豪舉教育為例,美國有完整的數位教材,甚至納入國家體系。這套教材,可以放進平板中,孩子不用背著重重的書包上學,老師也可以直接用裡面的素材考試、評分;甚至家長能得知孩子有沒有去安親班,「教育體制數位化,學習也會變得更有趣。」

這並非空談,「為什麼臺灣要做這件事?平板的供應商是Acer,它來自臺灣。」謝政豪提到,臺灣有很多類似這樣長期被忽略的優勢,導致有很多市場至今仍未開發,或是被用錯的方式經營著。

「臺灣從五十年前就是美國、日本動畫公司的代工,但這麼多年來,我們卻從來沒有賺到品牌、行銷、角色、編劇、製作人的錢,為什麼?」謝政豪說,「臺灣已經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資源,就是創業家精神。」

「我們是海盜國家耶!居然在幫別人做代工!」他提到,臺灣的資源少,土地耐受力小,卻讓跨國汙染產業進來臺灣,「我們一直在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臺灣吧的動畫臺灣史,看起來是一個既存市場,「但從來沒人去定義要怎麼從這裡賺錢,我定義,就拿下了領導權。」謝政豪說。

「目前,透過商品販賣、角色授權、產品授權、片頭贊助等方式,已經讓臺灣吧創業一季就損益打平,開始賺錢。」謝政豪說,他們甚至將「臺灣」變成一種外銷的產品,「國際化不是抄別人的東西,是把自己的東西做到極致,再推廣出去。」


提供/臺灣吧

「有能力就來和我們一起賺錢」

出國,曾經是謝政豪認為唯一的出路,但最後他決定留下來,「臺灣只剩下手跟腳,腦都不見了。」謝政豪提到,他的上一家公司是影片製作,微軟、HTC、黑松、海尼根、五月天都是他們的客戶,「但團隊的人全部都去國外了,還是往皮克斯、好萊塢這樣的地方走。」他提到,創業的企圖,還有一點是希望可以有個好的環境把人才都留下來。

臺灣吧不只做教育,還要往媒體、娛樂兩大領域邁進,「我們會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才。」這裡的薪資是三十K起跳,「不要再去畫那些免洗的遊戲、寫沒有質感的電視劇劇本,如果你有能力,就來跟我們一起玩,有錢大家賺!」

「我要把群眾從你們的手中搶過來。」謝政豪對著眼前屬於「傳統媒體」的我笑說。臺灣吧的故事證明了,只要找到對的人,一個冒險故事就能開始。改變正在發生,他們要幫臺灣人把「做夢的權力」找回來。

本文同時刊載於新新聞周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