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RSS Feed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地方政府的實踐路

沒有留言:
 
法令到位,中央、地方如何齊心完成八年二十萬戶的社會住宅?《新新聞》專訪搶在中央之前推動社宅的老手、積極響應的新手,看社宅的幾大課題:土地取得、資金挹注、管理組織、弱勢照顧、社區關係,地方政府將如何應對。 


原刊登於新新聞周刊的社會住宅專題,此為第二篇:
篇一:《住宅法》終於上路!
篇二:地方政府的實踐路
篇三:台灣需要更多元的住宅政策

新北市城鄉局長邱敬斌:
「我們從來就沒有在等,現在就已做不完了」
.空屋率高,住宅需求分布不均質,需要多元手段。
.就學就業移民多,十六萬戶租屋,近四成由青年族群承租。
.弱勢比例、容積獎勵、租金補貼先行中央,提供實務經驗盼中央更多協助。


新北市有許多政策都「先行中央」已久。如《住宅法》保障弱勢比率,新北市過去就已經明訂是三○%,中央則是在此次修法才提高。


邱敬斌表示,新北市目前有三九七萬人,設籍的有一九七萬戶。在外面租屋的就有十六萬戶,還有將近六萬戶由青年承租,「這代表新北市有比較多的移民就學、就業,所以社宅政策是以青年為主。」在區位選擇上,就集中在大漢溪的南北兩側,屬於核心區外圍。


過去新北市兩處社會住宅基地是採BOT方式,以私人單位力量協助,「但過去大家對BOT有誤解,引發不少爭議。未來我們將以公務預算為主。」邱敬斌也提到,蔡政府上台後,在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版圖中,希望新北能協助六萬戶,再加上六千戶的包租代管,雖然後來有下修,「但光是六萬戶就要花九十公頃土地,興建成本高達一五○○億元。新北市會全力以赴,但也希望中央給予協助,如國有地分攤比例能降低,甚至能無償撥用等等,讓財政上能比較充裕。」


既然住宅政策主要協助的對象為青年,租金補貼也成為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邱敬斌指出,年輕人會比較希望有居住選擇的彈性,目前已經有一.三萬戶,之後還會達到一.七萬戶的補貼。


而包租代管為租金補貼的「升級版」,中央希冀六千戶的量,邱敬斌指出實務上困難,房東考量到市場上的租金,會去衡量租給誰比較划算,政府就得用高於市場行情的金額;但當政府轉租給市民,市民當然期待比市場行情要低的租金,「我們評估,租一戶包租代管,大概等於租金補貼二到三位。這個部分,就需要大量的財務挹注。」


「我們感謝中央修法很努力,只是配套做法也要趕快訂出。」邱敬斌指出,如中央認為地方可以拿土地跟銀行借低利貸款,但到底能低到多少?借款做社宅,能不能排除債限?是直接排除,還是有限度排除?若不排除,等於排擠其他公共工程的推動。


不過先行中央的新北市當然沒有停下腳步,「我們從來就沒有在等,因為現在就已經做不完了。」邱敬斌笑說。(本篇採訪時間為一月中旬,邱敬斌後接任新北市副秘書長)

桃園市都發局長盧維屏:
「社會住宅不應只是營建工程,而是有機體」
.初期直接用市有土地興建,十個基地當練兵場。
.軍用土地占多數,將與軍方合作開發。
.社會住宅不只是營建工程,還應該是有機體,讓社區找回應有功能。


去年社會住宅議題中最「吸睛」的新聞,莫過於在桃園市社宅動工典禮時被看板砸到頭的總統蔡英文。二〇一四年底升格成直轄市的桃園,人口預估將在十二年內超過台北市,居住成為重要政策。
「桃園算是起步不快,但推動速度相對快。」桃園市都發局長盧維屏指出:「因為我們是用自己價值連城的市有地,直接拿來興建,共有十個基地,無需協商。」


但未來要繼續推動,土地還是問題。盧維屏說,目前桃園市的軍方用地很多,此次修法得以長租代替買賣,是很好的解套。而低度利用的土地也預計將與軍方合作開發。財務部分,盧維屏也希望中央能在融資利息上給予多點優惠,「畢竟這是國家重大建設,不要想從我們這邊賺到錢。」


「生沒有問題,有錢就能解決。養就是很大的問題。」盧維屏指出,在管理組織上,要採公司還是社團法人,桃園還未做決定。目前預計走向雙軌制分別實驗,最終再併為一軌,「法人雖然仍受政府監督,可以用政府的資源做專業服務,但法人機構不會修水電,最終還是要外包。」


他也期待中央不只修法,在執行上也能有多一點的參與。像組織方向,就能夠與地方討論,甚至做出政策引導,讓地方政府在推動過程中,面對內部、府會關係都能更順利。


「我認為社會住宅不應該只是營建工程,而是有機體。」盧維屏期盼社宅成為一個共享的社區據點,以政府平行政策做為附加功能,「像幼兒的公托、親子館、老人社區關懷據點、日照中心等,老人跟小孩同時照顧,目的是讓住在裡面的年輕人無後顧之憂,這才是社區的功能。」


盧維屏也提醒:「社會住宅的政策與過去以往任何經驗都不同,是難度極高的事,政府也還不擅長去管理。我覺得,各縣市不應該那麼快以量論成敗。當然基本量一定要有,但應該利用第一次的基本量去磨劍、練功,讓制度能走得長久。」

台中市都發局長王俊傑:
「我認同社宅是社會福利,但現階段還做不到」
.直接興建七○%、容積獎勵二五%、包租代管五%。
.每年增加兩萬多人,有一半是移入人口。主要需求區位與產業園區相符,族群為青年勞工。
.租金水準低,衡平財務會是大挑戰,目前規畫增加附屬設施。


台中市豐原安康段的社會住宅,是蔡英文選後第一個動工的社宅。不在雙北核心區的台中市長林佳龍,仍喊出四年五千戶、八年一萬戶的社宅目標。每年增加兩萬多人的台中市,有一半是移入人口,「住宅政策會專注在青年勞工身上。」台中市都發局長王俊傑指出。


相較於中央政策的比例,除了直接興建以外,台中市選擇把重點放在容積獎勵,是因為過去的「失敗經驗」。營建署曾經推動「代租代管」政策,也就是讓政府協助當公益出租人,「台中市只有三十幾戶,我還問同仁說績效會不會太差?但我們是全國第一耶!」雖然修法後有稅負誘因,從實務經驗來看,王俊傑仍認為,能建立出租者信心、提供保險制度補助才是最重要的。


容積獎勵也並非易事,但王俊傑挺有信心,「我們需要一個好的案例,讓建商知道社會住宅並不是標籤化,對房價沒有影響,才能順利往下推。」


台中市的另個難題,是租金水準較低。若要衡平財務,租金大概會介於新北市與台北市的水準之間,若再加上市長承諾租金低於市價七折,收入會更低。除了中央的財政挹注外,台中市必須得另闢財源,王俊傑表示,目前有考慮增加附屬設施,如沿街店鋪等等。


他提到西屯惠來基地原本希望用BOT方式,但兩次都沒有人投標。市府瞭解後,發現是政策不確定性,因為土地租金牽涉到公告地價波動,又沒有訂定漲幅上限,根本無法計算成本;另外建商也希望有足夠的附屬設施讓財務平衡,畢竟蓋完之後,還需要五十年的維管成本。


「給太多附屬設施一定會受質疑。」王俊傑苦笑:「我認同社宅是社會福利政策,但現階段,我們還做不到。」他認為社宅最終一定會成為福利設施,台灣邁向老年化社會,高房價應該也回不去了,類似背景的新加坡、香港都有類似的處理方式,直接將住宅市場切開。要玩資本遊戲的,就去自由市場購屋;其他弱勢者,便成為政府的責任。但前提是政府手上要有足夠的住宅存量能夠運用,才能往理想邁進。

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
「眼看台北市住宅要朝向奢侈品邁進時」
.年輕人房屋自有率偏低,三十歲以下青年有五成收入都拿去繳房租。
.雙老挑戰,閒置房屋中有五成都屬三十年以上建築,入住人口多為老齡化。
.全台壓力最大縣市的祕密武器: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建築管理併行作業。


從二○○七年就開始在台北啟動的社會住宅,在柯文哲上任之後有了更全盤的規畫。目前以公有土地直接興建,多集中在信義區與文山區,長期目標,是在十二個行政區皆設置公共住宅。


相較於其他縣市走向法人管理,台北市直接委託私人物業管理公司。都發局主秘羅世譽表示,速度比較快,也有組織上的彈性,最重要的是公司內對員工的培養,可以留下經驗傳承,不像公務體系,換了一批行政人員,等於一切重來。未來台北市會成立住宅處,負責政策,而實際管理面的部分就委託公司進行。


而台北市扣除待租待售、置產持有的房屋,長期閒置的有三.七萬戶空餘屋,一半是三十年以上的老公寓,住著高齡人口,都需要金錢、專業人力的協助。中央力推的包租代管,恰好成為「雙老」問題的解方。


對台北市來說,社會住宅不只要做,還得要快。「長久以來,台北市的住宅市場無關供需,就是商品。但我們眼看它要朝向一個奢侈品、而非必需品邁進時,社會住宅適時出現了。」林洲民指出。
台北市都發局是唯一一個擁有都市設計科、都市計畫科、建築管理處、都市更新處四合一的局處,林更打破了既定的公務流程,同時推動都計、都設、建管,在兩年內做到四年的事。


「社宅雖然適時出現,但它來得太慢了,這是為什麼台北人不習慣。但短短兩年,情況就改變了。」林洲民說:「從我去年公開批評『自私的台北人』,為什麼可以接受抬高房價的地產開發,不能接受照顧弱勢的公共住宅?但過去三十天內,我看見了隧道底端的光點。」


訪問林洲民的那天,他們才剛通過議會預算審議的考驗,「從公聽會被灑冥紙、汙名住戶會是愛滋病患者,到我去廣慈園區八次,最後一次下著大雨,兩個半小時,大家在帳篷底下開會,得到多數認可。這期議會,不同黨籍議員都做出相當肯定的結論。」


成就的關鍵是什麼?林洲民給了一個「很像他」的答案:「我太晚加入公職了。」他笑說:「如果我早點加入,連制度都要改。事情做好,需要體力跟毅力;制度改好,則需要時間,我目前還不敢想。」


連法令都無解的社區關係,台北市仰賴多次溝通、開放居民參與、苦做實做來化解。林洲民指出,台北的社宅絕對獨一無二,每個基地都有特色。從近兩百名孩童的幼兒園,到亞洲最大的社福設施,都將在台北市的社宅基地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